定了!安徽2025年力争实现专精特新企业“三个倍增”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方案》。
《方案》明确,到2025年,力争实现专精特新企业梯队“三个倍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500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500家,国家级单项冠军达50家)。
“内培外引”壮大优质企业群体
专精特新企业如何多起来?《方案》明确,安徽省将梯度化培育优质企业群体。对“内”,大力开展“创业安徽”行动,发挥创客中国、创响中国、创新创业安徽赛区大赛及赢在江淮等创业创新平台作用,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对获奖项目给予投融资方面支持,孵化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支持高校科研人员等运用专利创新创业。对“外”,围绕十大新兴产业进行“双招双引”,吸引更多龙头企业、重大项目、高端团队加速集聚。同时,实施“五企”培育工程,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成长路径,每年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000家,遴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00家。
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是创新。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方案》指出,要充分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大硅谷、中国声谷等创新平台带动和转化作用,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建立企业技术(工程)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
编制“重点领域补短板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指导目录”,鼓励专精特新企业与强院强校强所合作建立实验室,积极参与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竞争赛马等科技攻关。发布“工业强基任务表”,每年滚动实施“工业强基”项目100个。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关键在于做好科技研发。安徽省将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研发高附加值新产品,每年开发省级新产品500项以上。落实“三首一保”政策,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示范应用和政府采购力度,每年评定首台套装备200项、首批次新材料40项、首版次软件100项左右。
数字化赋能提质降本增效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繁荣,数字化转型是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的有效方式。《方案》提出,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细分行业头部企业建立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原料供给、设计开发、生产营销、售后维护等环节,建立产供销一体化运营新模式。引导专精特新企业用户上云上平台,每年新增“皖企登云”企业6000家。
中国环境谷数字新园区为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方案》明确,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对照国家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体系标准开展评估工作,对评估等级在3A、4A、5A级的企业,省级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5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支持以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工业PON(无源光网络)、5G等技术,以及新型工业智能网关、智能边缘计算设备等改造升级企业网络。
力争5年新增
专精特新上市企业50家以上
为发挥资本力量助力企业发展,《方案》提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专精特新贷”“无还本续贷”“信用贷”等产品。同时,持续开展“十行千亿万企”融资服务专项行动,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名单推送共享机制,鼓励合作银行每年安排不少于400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重点支持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在加快企业上市孵化培育进程中,《方案》明确,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提供上市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力争5年新增专精特新上市企业50家以上。推动省“专精特新板”扩容提质,助推企业对接更高层次资本市场,对在省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板”挂牌企业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建立与北交所战略合作关系,设立北交所安徽服务基地,推动安徽四板与新三板精准对接,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按照省首发上市奖励政策标准给予奖励。